IT和OT相互理解,工业数字化转型难题方能破解

2023-06-14

中国经济导报、中国发展网 记者崔立勇报道

隔行如隔山,工业领域的工程师近年来时常抱怨自己不被理解。

数字化浪潮呼啸而来,工业的数字化转型速度不断加快,工业生产及技术创新被紧紧地和数字经济绑在了一起。在制造、交通、矿业、电力、水利等各个行业,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拒绝数字化带来的巨大改变。然而,工业和数字化在现实中往往处于不同的领域,更是在各自不同专业的人才队伍“手中”长期运行。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,相互之间的不理解让工业的数字化步伐在“最后一公里”甚至是“最后一米”突然慢了下来。

近日,中科曙光宣布进入工控赛道,目标之一就是从底层结构入手,搬走工业和数字化之间的大山,打通连接两者的快速路。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表示,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对IT(信息技术)和OT(操作技术)两套体系的深度理解和融合打通,曙光在核心部件、整机系统、软件应用等方面拥有完整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布局,具有信息产业和制造业的双重属性,这也是曙光研发建设工业数智平台曙睿SugonRI的根本原因。

前来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“听不懂”自己说的话,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及其特点,开出的数字化“药方”并不对症……很多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共通的问题。OT和IT依照各自的逻辑发展,彼此似乎也相互隔离起来。

从人的角度分析,IT人才更多来自计算机和软件专业,OT人才更多是机械、电子、自动化专业出身。IT人才的优势是擅长高级语言的编程,但是劣势也显而易见,即缺乏对工业生产的深入了解。在曙光看来,工业数字化转型要想成功,数实融合要想真正落地,就不能不把这两拨人拧在一起。

“如果把互联网的技术和经验直接照搬到工业现场,就会发现很多环节并不适合。”中科曙光副总裁、曙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立对本报记者表示。

曙光副总裁、曙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立

“真不一样。”曙光网络总工程师陈冰冰介绍,和信息产业相比,工业用的计算技术是另外一套体系,即使通信带宽、算力等全部高标准实现,也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在工业系统中有高性能的表现。他进一步分析,从曙光长期接触的工业企业看,工业生产对计算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,IT领域高手中的高手才能真正满足工业深层次的需求。

曙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冰冰

针对现实的挑战,曙光此次推出集工业计算、工业通信、工业安全、工业控制于一体的工业数智底座,通过多层内容将IT和OT技术深度融合起来——包括工控机在内的一系列国产化工业硬件;实时操作系统保证软件在多种硬件上跨平台运行;数字化封装的中间件,方便实体产业从业者“屏蔽”掉复杂的IT技术与编程知识,赋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;智能开发平台让不同行业的应用丰富起来。

刘立解释,曙光将多年积累的工业现场知识封装成计算、通信、安全、虚拟化等中间件,用户可直接调用即可,不再需要利用开源软件进行二次开发;基于组件化的低代码智能开发平台,只需要拖拉拽就能够快速实现上层控制的业务逻辑,OT从业者可以针对行业和企业特点进行快捷开发,从

而节省了大量时间。


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副秘书长王继宏介绍,当前制造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活动最活跃领域,曙光工业数智底座以及智慧工业战略的推出,弥补了数字化鸿沟,为工业“新四技”提供了有力支撑,让更多制造业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参与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来。

曙光网络副总裁李开科表示,新型工业化带来了众多复杂的业务场景,工业现场常常在地铁、高铁、轮船等室外,处于气温和气压不断变化的环境中,因此数字化技术必须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做到便捷易用和安全稳定。他举例说,由于工业的实时性特点,大算力的节点不能全部放到云上,而是更多集中在边缘侧进行复杂的计算,曙光首创的前插卡式边缘计算节点系列产品凭借体积小、密度高、性能强的特点,确保可以灵活地放置在工业现场各种空间中运行。

OT和IT的融合并不能一蹴而就。“真正进入就会发现,难度真的挺大。”陈冰冰说,应对工业数字化过程中挑战,需要一批体量大、影响力广泛、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企业,对这些企业而言四项“技能”缺一不可——拥有大量的计算机人才;拥有大量的工业领域的专家;拥有完备的技术栈积累;“跨界”理解计算技术和工业,并具备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能力。

刘立告诉本报记者,工业互联网不是提供一组漂亮的数据,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工业现场降本增效、规避风险,体现出经济价值。OT和IT的深度融合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重任,无法仅仅靠单点技术的突破,未来仍需要产学研用各方协同进行横向的技术研发,也需要国内企业的共同努力。“融合的最后一段路,必须要跨过去。”他说。
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我网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分享